在这个草根和中产之间展开的激烈较量中,一个人挑起了众怒,他就是张雪峰。他所讲的内容,无疑具有颠覆性力量,令一些人气得牙根痒痒。
然而,他得罪的不是大学生,因为现在的就业形势早已如此,与他无关。
他得罪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学教授,那些掌握着稀缺信息的中产精英们。
(相关资料图)
原本,水专业还能招生,毕竟只要你进来交了学费,与你未来的就业情况无关,该收的钱照样收,教授们继续领取高薪,学校领导依然享受权威地位。
可当张雪峰出现时,他对考生们表示这个专业没有前途,于是这个专业就招不到人了。一旦招不到人,这个专业就面临关闭的命运。一旦关闭,教授们将无法继续享受高薪,学校领导们将失去身份地位。因此,你会发现骂他最狠的是许多高校的老师,比如前段时间新闻专业的老师。
张雪峰的出现起到了市场调节专业供需的作用。然而,一部分掌握信息差的人却不愿意接受市场调节,他们试图通过保持信息垄断来实现垄断收益。
当平民百姓孩子们拼命备战高考时,那些中产阶级孩子们早就利用各种捷径,抄近道,蜿蜒曲折地进入顶尖大学。
而农村家庭由于信息闭塞,对这些近道一无所知。然而,张雪峰的出现打破了某些人对信息的垄断。市场迅速进行自我调节,那些以前被认为的捷径如今已经不再是捷径。
然而,张雪峰最伟大的贡献并不在于考研等方面,毕竟大学生们可以自己去了解。至少有大学生们知道需要主动获取信息。
他最伟大的地方在于高考志愿填报,这个举措拯救了众多家庭,使市场真正发挥了调节的作用。
这些农村家庭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去获取相关信息,或者说他们没有渠道获取。高中老师出于各种原因不愿谈及专业选择的事情,因为这关乎学生一生的决策,如果帮忙做出错误的选择,很可能会被学生一辈子怨恨。所以,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填志愿就像走上薄冰,只要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深渊。
张雪峰打破了高考时代的信息壁垒。
什么专业就业前景不佳,我们就关掉它。
什么一亩三分地,信息应该是共享的,为什么要保持信息差,为什么要沿着别人开辟的捷径前行,那些捷径的人都该滚蛋。
正如名言所说:"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在张雪峰的引领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高考和大学教育的意义。他的触动已经超越了表面的争议与批评,成为一个新时代中的旗帜。正如尼采所言:"那些能够承担起生命中最痛苦的问题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
无论是掌握信息差的中产阶级,还是被信息壁垒困扰的草根家庭,都在这场较量中通过张雪峰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和机会。也许,在这个纷乱而又曲折的过程中,真正属于每个人的选择与机遇将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