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天宫”做实验
2023-07-28 11:17:01 人民日报海外版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朱杨柱成功出舱后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郭中正摄


(资料图)

近日,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空间站机械臂的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这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的首次出舱活动,也是中国航天飞行工程师的首次出舱。

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全面建成后进驻的首个乘组,被称为“博士乘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和出舱安装工作。随着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天宫”之中将诞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实验和科研成果。

默契配合 顺利出舱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七号时舱内配合到此次出舱活动,用15年的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而航天员朱杨柱则成为中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为何要抬升相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站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学东说,通过抬升全景相机,可以让航天员和科研人员的视场进一步扩大。未来飞船的径向对接、太阳翼的巡检等流程和工作看得更加清楚。

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室主任王焰磊说,除了舱外相机抬升的主任务外,此次出舱还有一个任务是舱外载荷线缆的连接工作,出舱工作任务量多、舱外活动路径长。

为确保出舱活动顺利,任务各系统在出舱前进行了全流程的天地协同演练,进一步完善固化了出舱程序,3名航天员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在轨训练。

王焰磊说,3名航天员的操作能力很强,所有的任务都是一次完成,操作精准到位,整个节奏把控得比较好,配合也非常默契。

各项任务 稳步推进

自5月30日顺利进驻空间站组合体以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在轨工作近2个月,为期5个月的太空科研之旅已完成超过1/3,承担的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扎实稳步推进。

入驻以来,面对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乘组很快适应环境、进入状态,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

其中,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在中国属首次开展。利用该辐射装置开展研究,将为人体生物体辐射损伤、遗传变异、辐射防护药品制备以及辐射风险生物学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对保证航天员在轨长期健康驻留、推进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等具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轨安装电推进系统气瓶,首次采用“换气”方式完成了电推进剂补充,将用于空间站长期轨道维持,提高空间站运行的经济性和效能。

完成首次出舱任务后,3名航天员将在轨休整。根据计划,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后续还将开展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安装任务和空间站平台在轨维护维修等工作。

王焰磊表示,神舟十六号乘组的朱杨柱和桂海潮都是教师出身,届时乘组还会进行一次太空科普教育活动,“太空课堂”将再次开课。

四大领域 征集项目

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问天”踏上问天之路。1年多来,中国空间站建设成果丰硕,已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近日,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申报系统正式开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发出邀请,诚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宫”做实验。

为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技术全面发展,6月中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指南(V1.0)》,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此次征集涵盖空间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和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四大领域,各领域下设若干主题和方向。

据介绍,空间站作为我国覆盖空间科学相关学科领域最全、在轨支撑能力最强,且兼备有人参与和上下行运输等独特优势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在轨部署了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与技术试验设施,具备大规模开展空间科学研究的能力。舱内配备的科学实验柜、技术试验柜和支持系统,舱外配备的暴露实验平台、标准载荷接口及大型载荷挂点,可支持开展众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试验与应用。

为充分发挥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还将持续利用天舟货运飞船面向全社会提供搭载科学试(实)验的机会。刘 峣

最新新闻: